各知覺發展的關鍵在大腦整合和記憶的能力,大腦的發展是經驗的累積,聽覺問題需針對不同年齡、經驗的聽覺系統,統合中樞資源來「增能」
聽力學興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聽語領域的專家對療育或復健相似的內容用了不同的名詞,台灣則翻譯自美國。聽損早療(聽覺創建)或聽覺復健在界定上也是模糊的以年齡為分水嶺,如果了解大腦運作的機制,便知道大腦是由經驗塑造,時時都在改變,療育、介入、創健、復健的用詞,似乎都不能正確反映對聽覺失能者的改善。各知覺發展的關鍵在大腦整合和記憶的能力,大腦的發展既是經驗的累積,聽覺問題需針對不同年齡、經驗的聽覺系統,統合中樞資源來「增能」,因此,本工作坊用聽覺增能概括全齡的聽損療育服務。
台灣新生兒聽力篩檢全面實施、人工電子耳納入健保;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等現況,聽覺增能需求普遍存在於各年齡層的聽損族群,醫院或機構本位的服務方式已無法滿足社會變遷聽損人口快速增加的專業需求。國外已積極推展聽損服務社區化,台灣面積不大,社區服務的理想是容易達成的,惟輔具配戴後的聽覺增能服務普遍不足。有鑑於此,基金會開辦聽覺增能工作坊,為第一線的聽力師、語言治療師、特教老師定期提供一系列從理論整合到實務規劃的課程,幫助各領域的聽損專業老師們可以從不同的視角提供滿足個案需求的服務,成為基金會推動聽損服務社區化的夥伴,為台灣聽損領域共榮共好。

目的與主題
人工智慧仿效人腦的神經網絡運作,開啟了AI技術飛速發展的新紀元。憑藉龐大的數據與精密的演算法,AI在語言對話、影像生成、資訊檢索等領域展現驚人的效率,其反應速度往往只在分秒之間。然而,即便AI擁有如此優勢,人類大腦仍展現出無可取代的獨特性——我們能在瞬息之間整合全身感知,在經驗當下同步激發神經網絡的無限可能,這種與生俱來的可塑性,使我們在面對世界時展現更大的彈性與創造力,在環境變動中保持卓越的適應力與靈活度,並在人際互動中呈現獨特的情感智慧與價值判斷。
正因如此,深入理解大腦的運作機制,探索如何透過適切的「輸入」與「輸出」路徑來滋養大腦,成為至關重要的課題。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我們不僅能更清晰地掌握人類認知與學習的本質,更能將這些洞察轉化為有效的策略,應用於教育、醫療等領域。在這條探索之路上,重新認識人類的獨特及大腦潛能,將是我們突破框架及侷限的關鍵起點。
今年的課程主題有:
- 從AI的類神經系統反思大腦的聽覺增能策略
- 聽覺系統的功能
- 時間規律對聽覺的重要性
- 從大腦結構與聽覺輸出系統談聽覺增能的可能
- 各年齡學習能力評估
- 聽覺能力評估
- 聽覺增能規劃及生活重建服務
- 人工智慧在聽損學生英語學習中的應用:iHear計畫
- AI於口語溝通的應用
- 個案研討
全程參加本工作坊課程並通過測驗者,可取得本會認證之聽覺增能師證書,為自身的專業能力開展出另一個從業高度;而針對「基礎理論課程」特定主題想深入學習者,可以選擇單主題場次報名,完成課程可取得本會開立之研習證明。另外,各場次符合出席規定者,也可取得專業人員繼續教育積分。
專業人員精進成長的需求,是我們持續開辦全台無二聽覺增能工作坊的動力;名額有限,額滿即止。有志與我們一起在聽覺增能領域努力的朋友們,歡迎即刻報名!
工作坊目標
自本工作坊合格結業(取得本會證書)者,應具備以下能力:
- 能獨立完成服務對象個別增能計畫之撰寫及更新。
- 能獨立執行服務對象個別增能計畫。
- 能獨立完成服務對象基礎能力、增能後之能力評估。
報名資格
- 具語言治療師或聽力師證照者。
- 需具高考語言治療師或聽力師資格者(已畢業或尚在實習的學生)。
- 由醫療院所、治療所、學校、協會、學會或助聽器公司推薦已有服務聽損者療育經驗三年以上之人員。
【第二階段基礎實務(實習)課程報名資格】
一、報名第二階段基礎實務(實習)課程者,需與本會簽訂社區服務據點工作夥伴備忘錄(詳見報名簡章),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 取得第一階段基礎理論課程合格證書者(認證資格請見報名簡章)。
- 去年(2024)已取得第一階段基礎理論課程合格證書者,或去年未通過第二階段基礎實務課程(學前及聽覺技巧轉換組)者,需先修畢以下2025年第一階段新增課程:
- 從AI的類神經系統反思大腦增能策略
- 時間規律對聽覺的重要性
- 人工智慧在聽損學生英語學習中的應用:iHear計畫
- 個案研討
- 去年已取得第二階段「基礎實務課程學前及聽覺技巧轉換組」合格證書,擬報名「樂齡實務組」者,需先修畢以下2025第一階段新增課程:
- 從AI的類神經系統反思大腦增能策略
- 時間規律對聽覺的重要性
- 人工智慧在聽損學生英語學習中的應用:iHear計畫
- 個案研討
二、取得第一階段基礎理論課程合格證書者,其報名第二階段基礎實務(實習)課程資格之延續以一年為限。
三、第二階段基礎實務(實習)課程各組別未通過者,得於次年再次報名,相關條件見當年度報名簡章。
四、報名第二階段基礎實務(實習)課程者,如需本會安排個案,其實習時間需配合本會安排。
聽覺增能師認證課程
- 為使學員循序整合基礎理論與知能,並據以發展實務應用技能,本工作坊課程分為「基礎理論課程」、「基礎實務課程」及「進階實務課程」共計三階段。
- 「基礎理論課程」實體課程招收學員至多40人,線上人數不限。
- 「基礎實務課程」及「進階實務課程」每梯次招收學員至多20名,採小班制學習方式,超過之人數將排在下一梯次上課。
- 每一階段全部課程授課完畢後,進行研習測驗;測驗合格者,始得參加下一階段課程;不參加「基礎實務課程」及「進階實務課程」者,不在此限。
- 不克出勤者,最遲需於上課前一日下午5:00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本會請假;每階段課程請假時數總計以3小時(含)為限,缺勤時數超過者,取消參加階段測驗資格。
- 本課程為收費課程,每階段通過測驗取得參加下一階段上課資格後,始繳交下一階段之課程費用。
- 每階段課程已進行超過總時數二分之一(含)者,均不接受以任何理由辦理退費。
- 完成報名後,請配合本會通知,加入「2025聽覺增能工作坊」LINE群組,以利課程討論及各項課務通知,加入LINE社群連結:https://bit.ly/3T0Xdrk
- 每週三提供前一週課程錄影回放。請假者看過錄影回放,則取消請假記錄。
參加單主題場次
- 實體課程招收學員至多40人,線上人數不限。
- 不克出勤者,最遲需於上課前一日下午5:00前以電子郵件方式向本會請假。
- 完成單場次課程者,可取得本會開立之研習證明。
- 單主題場次不提供觀看課程回放。
課程目標
- 大腦中的聽覺統合。
- 聽損者能力評估與解析。
- 各年齡聽覺增能規劃。
上課方式
- 現場實體課程與線上課程同步。
- 實體或線上課程,請擇一參加。
- 自第二次上課起,每堂課均於當日課程開始前,進行前一次課程內容之隨堂測驗(實體及線上上課均需參加隨堂測驗)。
- 報名單主題場次者,毋須參加隨堂測驗。
- 為維護智慧財產權,請勿自行錄影錄音。
課程主題
9月6日:
- 從AI的類神經系統反思大腦的聽覺增能策略(09:00-12:00)
- 聽覺系統的功能(13:30-16:30)
9月20日:
- 時間規律對聽覺的重要性(09:00-12:00)
- 從大腦結構與聽覺輸出系統談聽覺增能的可能(13:30-16:30)
10月4日:
- 各年齡學習能力評估(09:30-12:00)
- 個案研討(一般個案、學前學齡、寶寶班及多元課程)(13:30-16:30)
10月25日:
- 聽覺能力評估(09:00-12:00)
- 研究及個案報告(CAPD/樂齡/語調聽輔儀)(13:30-16:30)
11月1日:
- 個案研討(特殊個案)/聽覺增能規劃及生活重建服務(09:00-12:00)
- 個案研討(樂齡、成人、特殊個案)(13:30-16:30)
11月8日:
- 人工智慧在聽損學生英語學習中的應用:iHear計畫(09:00-12:00)
- AI於口語溝通的應用(13:30-16:30)
11月15日:(本日無積分)
- 期末測驗與檢討(09:00-12:00)
課程認證
完成全部基礎理論課程並通過本會測驗合格者,可取得本會授與之【聽覺增能工作坊(BLEW)基礎理論課程合格證書】。
報名資格
- 已取得本會授與之【聽覺增能工作坊(BLEW)基礎理論課程合格證書】者。
- 同意成為本會社區服務據點之工作夥伴,並能接受相關服務督導與規範。
【第二階段基礎實務(實習)課程報名資格】
一、報名第二階段基礎實務(實習)課程者,需與本會簽訂社區服務據點工作夥伴備忘錄(詳見報名簡章),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 取得第一階段基礎理論課程合格證書者(認證資格請見報名簡章)。
- 去年(2023)已取得第一階段基礎理論課程合格證書者,或去年未通過第二階段基礎實務課程(學前及聽覺技巧轉換組)者,需先修畢以下2024年第一階段新增課程:
1.AI於口語溝通的應用
2.談聽力損失兒童的初階心智理論
3.個案研討 - 去年已取得第二階段「基礎實務課程學前及聽覺技巧轉換組」合格證書,擬報名「樂齡實務組」者,需先修畢以下2024第一階段新增課程:
1.從認知神經科學觀點看老化與認知功能變化
2.個案研討
二、取得第一階段基礎理論課程合格證書者,其報名第二階段基礎實務(實習)課程資格之延續以一年為限。
三、第二階段基礎實務(實習)課程各組別未通過者,得於次年再次報名,相關條件見當年度報名簡章。
四、報名第二階段基礎實務(實習)課程者,如需本會安排個案,其實習時間需配合本會安排。
課程目標
- 學前聽覺增能與諮詢基礎技能。
- 聽覺系統轉換與諮詢基礎技能。
- 樂齡族聽覺增能與諮詢基礎技能。
上課方式
- 均以現場實體課程方式進行。
- 學員得於本會實驗中心(台北/台中/高雄至德聽語中心)進行實習服務並錄影。
- 學員得於自己工作所屬機構進行實習服務並錄影,惟該服務機構需經本會督導人員實地訪視確認符合本課程需求,且學員取得該機構負責人書面同意後,始得做為課程協同機構。
主要課程內容
針對不同年齡的聽損者進行聽覺增能實務教學目標擬定及執行:
- 學前嬰幼兒班、認知語言等。
- 學齡聽覺系統轉換。
- 樂齡族重塑大腦的聽覺相關訓練。
- 測驗及檢討。
分組課程內容說明
- 分為「學前組」、「聽覺技巧轉換組」、「樂齡實務組」三組;修畢「學前組」及「聽覺技巧轉換組」兩組全部課程並通過測驗後,始得報名「樂齡實務組」。
- 「學前組」及「聽覺技巧轉換組」:
- 學員可依個人需求選擇報名「學前組」或「聽覺技巧轉換組」任一組,亦可兩組皆報名上課;課程開始後,不受理變更組別。
- 單組課程時數總計均為10小時。
- 「樂齡實務組」:
- 取得「學前組」及「聽覺技巧轉換組」兩組之研習合格證明者,始得報名「樂齡實務組」。
- 課程時數總計均為10小時。
課程認證
第二階段基礎實務課程三組課程全部完成,並通過本會測驗合格者,取得本會授與之【聽覺增能工作坊(BLEW)基礎實務課程合格證書】。
報名資格
- 已取得本會授與之【聽覺增能工作坊(BLEW)基礎實務課程合格證書】者。
- 同意成為本會社區服務據點之工作夥伴,並能接受相關服務督導與規範。
課程目標
- 複雜聽損問題評估與增能規劃。
- 各類聽損增能與諮詢專業技能。
- 智慧整合聽語教學技能。
上課方式
- 週間以本工作坊成立之學員群組進行課程諮詢及指導。
- 本會得因特殊因素至學員所服務之機構進行諮詢服務。
- 每季之綜合研討於本會實驗中心(台北/台中/高雄至德聽語中心),以現場實體課程方式進行。
課程認證
綜合研討出席至少6小時(含)、教學督導至少6小時(含),並通過本會測驗合格者,取得本會授與之【聽覺增能師(Brain Listening Enhancement Trainer, BLET)證書】
2024聽覺增能工作坊
聽覺增能工作坊不僅收穫了各界的肯定與支持,我們也順利培訓了俱備聽覺增能專業能力的夥伴,並加入了我們社區服務的行列。2023年在進行實務課程時,發現部份聽損相關的重要基礎知識略有不足,因此將第二期工作坊課程內容做了微調,邀請理論與實務兼備的專家學者主講,主題包含有:
- 大腦的運作與學習
- 聽覺系統的功能
- 聽覺能力評估
- 中文的聽覺處理、音韻學和閱讀
- 從大腦結構與聽覺輸出系統談聽覺增能的可能
- 從認知神經科學觀點看老化與認知功能變化
- AI於口語溝通的應用
- 學習能力評估
- 個案研討:學前及學齡/單耳聽損個案
- 個案研討:成人聽損個案/中樞聽覺處理障礙(CAPD)
- 談聽損兒童初階心智理論發展
- 聽覺增能規劃
- 期末測驗與檢討
2023聽覺增能工作坊
- 聽覺系統的功能
- 大腦與語言發展
- 聽覺的多重宇宙
- 語調聽覺法
- 聽覺能力評估
- 聽覺能力解析
- 學習能力評估
- 個案討論-學習能力解析
- 聽覺增能規劃
- 期末測驗與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