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大事紀

本大事記要資料來源為書信、公文、計畫書、董監事會議記錄。記錄重點在:

  1. 對聽損領域發展有關鍵性的決定;
  2. 對聽損專業知識、技能、政策、法令有影響的活動;
  3. 基金會服務、理念的發展脈絡。

所呈現的是本會在草創之時做了許多聽損專業領頭羊的工作,從全人、醫療、教育、家庭、等觀點,全面性地影響台灣聽損領域發展,是跨領域整合性的工作。以現在看來是該做的事,但在當年都是突破、首做,歷經多年,一點一點地擴大影響的層面,才有現在能與世界思潮接軌的榮景。

4 月 8, 2020

2016-2020

  •  第8屆董事會由鍾張培士董事當選董事長。
  •  將本會創作之「天使寶貝認知語言音樂學習系列」有聲書製作成可於平板電腦使用之APP,是華語世界第一套成功結合《音樂智慧》與《認知語言》的互動式音樂書,用結構化的10個APP,啟發孩子源於天性的學習能力,自然地建構認知語言能力。
  •  編著發行「孩子,我懂你~如何成為聽損嬰幼兒學習和溝通的夥伴」,將理論和實務經驗結合,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幫助父母或早療團隊調整觀念,踏出正確地的第一步,以縮短摸索的時間。
  •  編著發行「聽見問題:聽覺損傷兒童父母常見的問題與解答」,幫助父母縮短無助的心路歷程,積極尋求專業協助並及早開始療育。
  •  辦理「ITSMI智慧整合療育:聽損早期療育理論、策略與實務研習會」,邀請香港大學黃麗娜教授、台北教育大學黃瑞珍教授及本會專業聽力師、聽語教師主講。
  •  辦理《婦聯孩子實習/就業準備座談會》。邀請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的簡春明執行長,以及目前已在職場就業的婦聯孩子回來分享他們的就業經驗。
  • 2019年有見於聽損早療在台灣已發展成熟,我們想推動更多應做但被忽略的聽覺健康維護的工作,因此我們更名為「婦聯聽覺健康社會福利基金會」,開啟服務的新紀元。官網改為 hh1314.org.tw,並開始推動全齡服務。
  •  開始推動聽語療育、復能社區化。與新竹聲暉簽訂教學合作,成立新竹智慧整合聽語系統服務教室、承辦台中潭子口語教學教室。
  •  開始推動樂齡族聽覺復能工作。
  •  由台北市北安扶輪社補助,開始系統化地進行偏鄉及弱勢家庭聽損療育、復能及聽覺健康服務。
  •  本會和鍾勁教授於台東南迴4鄉進行日照機構老人聽檢、助聽器選配(贈送)服務;大武國小聽篩服務。
  •  首創1歲以下嬰幼兒感覺運動課,是台灣第一個以聽損寶寶感覺運動為主,透過跨感官的活動,為聽損寶寶建構大腦整合能力以提升聽覺功能、語言發展的課程。
  • 開始接受台中市社會局委辦《臺中市聽覺障礙口語教室服務計畫》,免費提供台中市學齡聽損兒童療育服務。
4 月 8, 2020

2021至今

4 月 7, 2020

2011-2015

  • 舉辦「聽覺異常評估與介入新紀元研習會:聽神經病變異常族群(ANSD)與耳鳴」。邀請美國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聽覺研究中心主任曾凡鋼教授主講。
  •  開始推動人工電子耳健保給付工作。
  •  2013年成立高雄至德聽語中心。
  •  「智慧整合聽語教學系統」(ITSMI)申請商標註冊獲准。
  •  中天電視台為本會製作「真心看台灣」專題報導。
  •  編著「愛在叮嚀裡:守護您的聽損孩子」家長輔導手冊暨聽力保健動畫光碟。為協助家長照顧聽損孩子,及幫助學童建立正確聽力保健觀念。
  •  與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合作辦理聽損早療人員學分學程。
  •  舉辦「特殊兒童情緒管理研習課程」。開始關懷及重視聽損幼兒健康情緒的發展。
  •  首辦損學前及學齡兒童運動會。與本會北區家長會合辦「婦聯聽奧,聽見孩子的驕傲」。
  •  發表本會對離會生大規模追蹤與調查,發表「聽損家庭福利服務需求研究」於2014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特殊教育法立法三十週年特刊:融合教育之回顧與展望。
  •  首辦「聽損學生智慧整合多元創意競賽」,宣導改變傳統教學,全腦動員的智會整合教學系統,幫助聽損學生發展出學習和解覺問題的能力,與聽人世界融合。
  •  香港大學開始派學生來本會實習。
4 月 6, 2020

2006-2010

  • 編著「聽損兒童聽覺技巧訓練課程」,解決國內聽損教學缺乏本土化教材的困境,本書成為國家考試指定用書。
  •  首創以劇團方式辦理偏遠地區耳朵保健宣導活動。
  •  發行台灣第一套將學齡前各年齡層認知、語言和心理情緒發展的要素編入,並結合音樂律動和親子遊戲的「天使寶貝認知語言音樂學習系列」,幫助老師和家長在親子遊戲中運用。
  •  本會辜嚴倬雲董事長捐贈2009台北聽障奧運射擊國家代表隊選手黃正豪訓練用槍枝。
  •  榮獲「第八屆國家公益獎」。
  •  榮獲教育部頒發「99年度社教公益獎」。
  •  首創聽損議題於電視媒體系列報導。協助公視和大愛電視台製作聽損療育、人工電子耳相關主題各四集,宣傳聽損早療、醫療相關知識。
4 月 5, 2020

2001-2005

  •  2001年成立台中至德聽語中心。
  •  最早將音樂與聽損療育結合。與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和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合辦「身心障礙兒童音樂治療研習會」,邀請知名音樂治療專家 Clive Robbins主講。
  •  馬來西亞特殊兒童教育中心邀請本會管美玲總幹事,至當地主持研習課程。
  •  邀請克羅埃西亞的 Krapez主講一系列「語調聽覺法理論及應用」。
  •  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本會聽力師為國中、國小聽損學生做聽力評估。
  •  培養四位同仁赴美澳進修聽力學碩博士學位和特教博士學位,為台灣培育聽語人才。
  •  基金會官網建置完成,讓社會大眾能快速獲得聽損相關資訊。
  •  捐助成立國內第一個以聽損為專科的振興醫院聽覺醫學中心。
  •  本會辜嚴倬雲董事長捐助20部人工電子耳和200部助聽器。
  •  管美玲總幹事應香港聽力學會邀請,於「2004嬰幼兒聽力學最新發展」國際會議發表「聽損兒童與多元智慧教學」專題演講。宣傳智慧整合聽語教學系統。
  •  最早以「聽覺行為檢核表」免費幫助學前兒童、國小、國中及高中聽力篩檢,及早發現周邊及中樞聽覺問題。
  •  協助振興聽覺醫學中心設立顳骨實驗室,提升國內耳科顯微手術品質,降低耳科顯微手術必須赴國外學習之高成本。
  •  最早推動聽覺保健社會宣導:製作「耳朵兄弟」繪本及「關心孩子聽的健康-聽覺保健指導手冊」,為國內首套專為推廣學前兒童聽覺保健所編著之繪本及手冊。幫助一般學童瞭解聽力保健之重要性,進而懂得如何自行做好聽力保健。
  •  首創聽損幼兒轉銜服務課程。
4 月 4, 2020

1996-2000

  •  1996年2月26日成立台灣第一個服務聽損族群的基金會: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是台灣第一個由聽力師、聽語教師、社工組成的團隊推動聽損早療的基金會。訂定以政府力有未逮之聽損社會需求為推動事工的主軸,因此,擬訂聽損早療(0-6歲)服務為基金會開辦的重點工作。
  •  1998年成立台北至德聽語中心。
  •  最早提供人工電子耳補助,以及推動將人工電子耳納入助聽輔具補助的單位。
  •  開始提供大專校院相關科系聽損早療實習。
  •  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林寶貴教授合作發展聽損本土教材。
  •  最早開辦聽損兒童畢業典禮,宣導聽損早療的重要及成果展現。
  •  首先推展聽損偏鄉工作,與花蓮慈濟醫院合辦理「聽語復健專業課程」,協助成立兒童復健中心,並支援幼兒聽力檢查工作。
  •  首創聽損兒童情境教學,讓學習與實際生活融合。
  •  首創強調聽覺功能與大腦功能融合的智慧整合聽語教學系統。
  •  最先為聽損兒童舉辦的多元才藝表演活動:「第一屆全國傑出聽障兒童才藝表演」。以改變社會觀念:聽損孩子及早療育也能擁有和聽常孩子一樣的多元能力。
  •  最早向內政部社會司提出辦理「聽障嬰幼兒教保人員研習班」,為台灣培育聽損早療人才。
  •  邀請國內外損領域大師:曾凡鋼、鐘勁、張蓓莉、黃麗娜、Boothroyd等教授,辦理一系列「輔具與聽語復健」講座,提昇台灣聽損專業知能。
  •  首創與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合作成立「聽語復健特別門診」,為華語社會首創網路聽損諮詢服務。
  •  與國際知名溝通障礙專家劉麗蓉博士創立的亞太聽語科學基金會簽署合作契約,攜手為提昇亞太地區聽損專業而努力。
  •  拍攝關懷聽損兒童宣導短片「不一樣的開始,也可以有一樣的未來」。
4 月 3, 2020

1991-1995

  • 最先在台灣成立學前聽損兒童融合班。在婦聯會附設惠幼托兒所成立聽損兒童團體班,教導三到六歲的聽損兒童。
  • 首創聽損早療延伸至零歲服務。開辦天聽專案,服務0-3歲聽損家庭和嬰幼兒。
  • 最早引進聽覺口語法,辦理「聽覺口語專業職能基礎班」,聘請加拿大講師茱蒂辛塞來會指導,培養台灣第一批聽覺口語教師40人(含北聰、中聰學前班老師)。
向上滑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