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時還在睡!鼻子與耳朵,誰會先救你?

一、火災中的守夜人:為什麼嗅覺會「睡著」,但聽覺還醒著?

睡著時,我們的大腦會主動進入節能模式,讓某些感官暫時「休息」。

其中之一就是嗅覺─嗅球的活動在深睡時明顯下降,大腦暫時關閉對氣味的警覺,以維持穩定的睡眠。

 

相反地,聽覺仍在值班。

研究發現,人在熟睡、進入深層或作夢階段時,對氣味刺激(如薄荷、刺鼻的味道)幾乎沒有反應,覺醒率接近 0%;但當聽到聲音刺激時(如警報音或呼喊),覺醒率卻高達 75% 以上。正如Badia等人的研究所說:「嗅覺在睡眠期間的反應極低,幾乎無法作為警報用途;聲音才是能有效引起覺醒的感官刺激。」

👉 所以,火災時光靠「聞到煙味」醒來是一個危險的迷思。真正能救命的,是聽覺警報與搭配閃光、震動等多感官警示系統。

 

二、聲音如何喚醒大腦?—聽覺在睡眠中的警覺機制

 

即使身體進入深層睡眠,大腦並非完全「關機」。研究顯示,聽覺通路仍持續監測環境聲音,尤其對突如其來、頻率或節奏異常的聲音反應最敏銳。這是一種原始的生理防衛功能,使我們能在危險中即時覺醒。

 

根據睡眠生理學研究,當聲音傳入耳朵後,聽神經會在腦幹層級即進行篩選。若聲音模式與環境背景不符(如警報聲、爆炸聲、呼喊聲),腦幹會將訊息傳至邊緣系統與大腦皮質,啟動覺醒反應(arousal response)。相較之下,氣味刺激需經過嗅球、嗅皮質再整合至大腦皮層,反應路徑更長且在睡眠中受到抑制,因此幾乎不會造成喚醒。

 

💡關鍵差異

感官通路 是否保持警覺 生理機制 研究支持
聽覺系統 ✅ 部分活化 腦幹與聽皮質持續偵測突發聲音;能迅速引發交感神經覺醒反應 Bruck & Ball, 2007;Carskadon & Herz, 2004
嗅覺系統 ❌ 幾乎關閉 嗅球活動下降,訊號無法進入皮質層 Stuck et al., 2007;Gaeta & Wilson, 2022

 

因此,在火災中,聽覺是最可能救你一命的感官。這也是為什麼現代消防標準將「聲音喚醒」作為核心設計原則,有些還會特別採用 520 Hz方波警報音,因為中頻聲波設計最能有效喚醒熟睡者、長者及輕中度的聽損族群。

 

三、當聽不見時,科技接手守護——多感官警示系統的必要性

聽覺是火災中最敏銳、最先啟動的大腦警報器,但對聽損者或佩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的人而言,這個「守夜天使」在睡眠時往往無法發揮作用。因此,現代消防與輔具設計已不再只倚賴聲音,而是讓科技幫助大腦「被喚醒」。

 

🔔 1. 閃光警示系統:讓眼睛替耳朵值班

火警閃光警示器(Strobe Alarm)能在偵測到煙霧時發出高亮度閃光。研究顯示,明亮而節奏規律的光能有效引起視覺皮質活動,對熟睡者特別是重度聽損族群,可顯著提升覺醒率。這類設備多安裝於床頭、牆面或公共區域。

 

💤 2.震動警報系統:讓身體感受危險

無線震動警示器(Bed Shaker Alarm)透過強烈震動喚醒睡眠者。震動直接刺激本體覺與觸覺系統,即使完全無聽覺輸入,仍能透過身體感知危險,這是目前對聽損者喚醒成功率最高的警示方式之一。在國際標準(如 ADA、NFPA 72)中,震動警報也被列為旅館、宿舍與無障礙房間的必要設施。

 

📱 3.智慧連動系統:整合聲音、光與震動

現代智慧警報器可與手機 App 或穿戴式裝置連線,當偵測到火災時,同步發出推播、閃光與震動通知。部分產品甚至能與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藍牙模式配對,讓使用者即使在脫下輔具入睡時,也能被即時提醒。

 

🏛 4.臺灣的輔具補助

依據《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基準表》,聽覺障礙者可就近向區公所申請以下補助項目:

 

輔具名稱 功能說明 最高補助金額 申請條件
火警閃光警示器 以強光閃爍提醒火警發生 NT$2,000 領有聽覺障礙證明者
無線震動警示器 火警時震動床墊或枕頭 NT$2,000 領有聽覺障礙證明者
無障礙警示輔具(門鈴、電話閃光器) 提供多感官環境提示 NT$2,000 領有聽覺障礙證明者

 

這些輔具的存在,讓聽損朋友也能在火災中被及時喚醒,真正落實安全平權的理念。

 

💡 小結:科技與感官的接力

火災中的嗅覺會沉睡,聽覺是第一線守衛;而當聽覺無法工作時,光、震動與科技會接棒守護。

就像我們的大腦,不會只依靠單一感官來感知世界;防災系統提供多重感官設計,確保每個人都能被喚醒、被守護。

 

 

撰文者介紹:

王映婷聽力師

中山醫藥大學語聽系聽力組碩士

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

婦聯聽健臺中至德聽語中心主任

 

著作:

  • 以充權為基礎的早期療育專業人員與家長關係之研究
  • 「語音、空間與聽覺品質量表(SSQ)」中文化與信效度研究
  • 第14屆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國際論文發表大會-新制身心障礙鑑定對身心障礙福利之影響:以聽損兒童為例
  • 111年度聽語學會會員大會論文發表-強化大腦整合與家長充權的聽損早期療育-聽損嬰幼兒感覺運動課程

 

 

📚 參考文獻

  1. Badia, P., Wesensten, N., Lammers, W., Culpepper, J., & Harsh, J. (2004). Minimal olfactory perception during sleep: why odor alarms will not work for humans. Sleep, 27(3), 402–405.
  2. Bruck, D., & Ball, M. (2007). Optimizing Emergency Awakening to Audible Smoke Alarms: An Update. Human Factors: The Journal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 49(4), 585-601.
  3. Carskadon, M. A., Herz, R. S. (2004). Minimal olfactory perception during sleep: Why odor alarms will not work for humans. Sleep, 27(3), 402–405.
  4. Stuck, B. A., Stieber, K. D., Frey, S., Freiburg, C., Hörmann, K., Maurer, J. T. (2007).Arousal responses to olfactory or trigeminal stimulation during sleep.Sleep, 30 (4), 506 – 510. [PMID 17552380]
  5. Gaeta, G., Wilson, D. A. (2022).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eep and smell.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16:1030017.
  6.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NFPA 72, 2022 Edition). National Fire Alarm and Signaling Code
  7. 衛生福利部社家署 (2024). 《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基準表》。
向上滑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