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發出「ㄍㄧ~」的聲音叫做回饋音
你有聽過助聽器發出「ㄍㄧ~」的聲音嗎?因為這種聲音,有許多新手聽損父母或學校老師會問我們以下這幾個問題—「老師,助聽器怎麼會有『ㄍㄧ~』的聲音?是壞掉了嗎?」、「老師,孩子戴助聽器都是聽到這種聲音嗎?」「這種聲音會不會傷害到孩子的耳朵?」想要知道這幾個問題的答案,就請繼續往下看。
助聽器發出的「ㄍㄧ~」的聲音叫做回饋音。助聽器麥克風接收聲音後由擴大器將聲音放大,如果這個放大的聲音又再次被麥克風接收、被擴大器重複放大的話,就會產生回饋音。在正常情況下,助聽器不會產生回饋音,所以配戴助聽器的人平常聽到的是被放大的語音和環境音,而非惱人的尖銳高音。依照音源產生的位置,回饋音可概分為內部回饋音和外部回饋音兩種。內部回饋音指的是助聽器內部發生漏音或振動聲被麥克風接收並放大,有可能是助聽器內部零件脫落、鬆脫所致,需要將助聽器送修。外部回饋音指的是聲音從助聽器出來後又被麥克風接收並被重複放大,也是我們平常所熟知的回饋音產生路徑(如圖一)。接下來的內容,我們將針對外部回饋音進行介紹。

造成外部回饋音原因眾多,解決方式依問題來源處理
造成外部回饋音的原因眾多,解決方式當然依問題來源處理,包括—
- 耳模太小:這個問題常出現在嬰幼兒身上,因為他們的耳道持續成長直到學齡期,所以耳模使用一段時間後就有可能與耳道產生縫隙,造成漏音。塗抹凡士林可增加密合度,但如果仍會漏音,就需重做耳模。
- 其他與耳模相關的原因,例如:耳模沒戴好,造成聲音漏出,此時可重戴耳模,或將耳模往耳內壓緊。耳模出聲孔被耳垢或其他分泌物堵塞,用保養工具清除即可。耳模出聲孔朝向外耳道壁也容易產生回饋音,應請廠商修整或是重製。
- 助聽器有裂損:包括助聽器機殼本身、耳鉤、耳管、耳模都可能因裂損、鬆脫而造成回饋音,更換即可。
- 有物體靠近助聽器麥克風:麥克風附近有物體,聲音就容易再被導入麥克風,產生回饋音,這也是我們平常想確認助聽器是否有電的方法之一(將手掌靠近麥克風,若產生「ㄍㄧ~」的聲音,就表示還有電)。幾個月大的嬰兒很多時間是躺著、由大人抱著或是靠在兒童座椅,就很容易因為麥克風緊靠枕頭、大人的身體或椅背而產生回饋音。大人會因此害怕造成孩子的聽力更加受損、或覺得回饋音惱人,進而減少為孩子配戴助聽器的時間。其實,助聽器有輸出音量的上限設定,大人不必擔心回饋音會被過度放大,傷害到孩子的聽力。不過,回饋音畢竟擾人(不管是配戴者還是旁邊的人),所以還是需要處理,常見的解決方式就是將助聽器固定在頭帶,拉遠麥克風和物體之間的距離(如圖二),等到孩子能獨坐了,再改為一般的耳掛式戴法。
- 其他:例如耳道內耳垢過多、耳道增生骨頭,導致聲音再被導向、重複被放大。若是耳垢造成的問題,將其清除即可;若是骨頭增生問題,則可考慮修整出聲孔位置,或是利用助聽器的回饋音抑制技術來處理。接下來,我們就簡介一下回饋音消除技術。

助聽科技發展出回饋音抑制技術,既可解決回饋音,又不影響增益量設定
在以往,為了解決回饋音的問題,除了上述提到的方法外,還有就是降低助聽器的增益量。但是,這種方法犧牲了配戴者察覺一些聲音的機會,因此往往是最不得已的做法。幸好,近年來助聽器科技發展出回饋音抑制技術,既可解決回饋音,又不會影響到增益量的設定。目前,助聽器業界的「標準」技術是使用相位消除演算法,當助聽器偵測到回饋音時,會自動模仿產生一個與回饋音相同、但相位相反的聲音訊號,兩個聲音疊加在一起就互相抵銷,回饋音也就消失了。
回饋音是擴音系統的正常產物,只要了解回饋音的產生原因,就不用害怕這個尖叫的怪物了。最後,記住處理回饋音的最高原則—不要為了消除回饋音犧牲掉助聽器的增益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