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無聲到嘰嘰喳喳——76公里山路,婦聯聽健為愛前行】
那天,婦聯聽健的車,在霧峰蜿蜒的山路上前行。76公里的來回車程,只為了抵達峰谷國小進行班級宣導——「能讓更多孩子被理解,再遠都值得。」
-
【聽健你回來|為了媽媽,我用行動說愛|彰化縣孝親楷模張家軒】
家軒的家庭位於彰化大城鄉,經濟來源是種菜維生。媽媽帶著三個孩子,一路走來不易。當媽媽因病需洗腎後,身為家中最小的女兒,家軒一肩扛起重擔。她每週早起陪媽媽洗腎、細心操持家務,照顧病母不喊苦。
-
【超重要警示!人工耳蝸(人工電子耳)植入者,請「勿」使用鼻噴流感疫苗!
人工耳蝸植入者(Cochlear Implant)請絕對不要接種「鼻噴式流感疫苗」FluMist!鼻噴式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基於安全考量,人工耳蝸植入者是其明確的不適用對象。
-
【聽覺增能工作坊第2站|解鎖聽覺秘密:原來我的大腦這麼厲害!】
聽懂的關鍵,全靠大腦這個超級翻譯官!「聽到」只是起點。課程的核心強調「聽懂」聲音是一個高度動態的雙向交互作用。大腦不只是被動接收,它更透過「由上而下」的認知路徑,主動運用個體的知識、經驗和情境判斷,對聽覺訊息進行預測。
-
【國小轉銜,給孩子最安心的開始】
今年國小 IEP 會議中,有位家長細心發現基金會的「FM 調頻系統頸掛帶」已經斷裂。家長當場沒有多說什麼,便主動且默默地準備了新的掛帶給中心。這份體貼與用心,讓老師們深深感受到--孩子的成長,從來不是孤單的。
-
【聽覺增能工作坊第1站|AI跟大腦誰比較厲害?】
當我們都在討論 AI 的類神經網路時,這場工作坊帶我重新認識了最厲害的「處理器」:我們的大腦。原來,大腦不只靠演算法,而是個超強大的學習機器,它能整合聽覺、視覺與記憶,只靠一點線索就能理解整個訊息。
-
【聽得見卻聽不懂?深入了解中樞聽覺處理異常 (CAPD) 的隱形挑戰,免費專業研習報名中】
這是一個常被忽略的神經系統問題。簡單來說,你的耳朵聽力沒問題,但大腦處理聲音訊息的能力出了狀況。聲音進到腦袋後,變得模糊、難以辨識,就像收訊不良的廣播一樣。
-
【讓科技貼近生活,從零開始打造數位生活力!】
智慧型手機幾乎是現代人的必備工具:打電話、傳訊息、上網、拍照、導航、轉帳……功能五花八門,但,你真的每一項都會用嗎?
-
【🎒新書包不能解決的事:聽損孩子真正需要的開學準備!】
開學季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開學 = 換新書包、見新同學;但對聽損孩子而言,開學更需要一份「專屬學習地圖」─ IEP(個別化教育計畫),才能安心跟上大家的腳步。
-
【常感到疲倦?乏力?做什麼都沒有動力? 小心身心健康的隱形殺手!!】
為什麼紓壓很重要生活中的壓力來源有很多:工作、經濟、時間、人際關係、照顧他人……適度的壓力能讓人進步,但當壓力長期堆積卻沒有出口,就像一個越來越大的「壓力軍團」,壓得我們喘不過氣。壓力若沒有被好好處理,可能帶來許多影響:
-
【玩轉香繪好相伴-舒壓系列課程 開放報名啦💫】
在生活中,我們同時扮演著許多角色:子女、父母、伴侶、陪伴者……有時,更是「照顧者」。然而,照顧的過程常常伴隨著身體的勞累、內心的疲憊與矛盾,甚至還有不易向人訴說的孤獨感。壓力,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
【跨領域專業交流|羅慧夫基金會同仁了解聽力損失,實際體驗輔具使用情境】
前幾天,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來到本會參訪;由於小耳症常伴隨聽力受損,不少家長會關心「孩子的聽力是否受到影響?需要什麼輔具?」也因此,我們經常接到羅慧夫基金會轉介的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