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4天換來的精采演講~噪音抑制與雙耳聆聽
新冠肺炎打亂了全世界的節奏,也改變了全世界的學習方式。2020年有近半年的時間,我們只能靠線上課程持續精進,有種隔靴搔癢的不痛快感;所幸,台灣的防疫成效卓著,近兩個月已能夠舉辦實體的研習活動,讓講師和聽者有更真實的互動。
不過,全世界的疫情尚未平息,台灣仍需執行防疫措施來保護這個島嶼上的人口;於是乎,基金會一年一度的對外專業研習有了非常特別的前置作業。由於我們邀請到的研習主講人是來自美國的聽力學專家鐘勁教授,為配合台灣防疫規定,她提早來到台灣,在防疫旅館住好、住滿14天後,終於得以在11月7日下午與我們分享『雙耳干擾』這個特別的主題,講授「大腦與科技:噪音抑制與雙耳聆聽」。接下來是我們整理的研習內容重點:
雙耳聆聽與單耳聽覺剝奪
我們有一對耳朵,所以用雙耳聆聽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了,而各種科學測量方式也顯現出雙耳聆聽是有優勢的,所以聽力師奉雙耳選配助聽輔具為圭臬。
如果雙耳聽力損失的人只配戴一隻助聽器,經過幾年的時間,即使聽力不變,沒戴助聽器的那一耳也會因為長期沒有聲音的剌激(稱為『聽覺剝奪』),而產生口語辨識能力下降的情形。即使後來聽覺剝奪的那一耳也戴上了助聽器,口語理辨識力開始提升,但還是沒辦法跟另一耳一樣好。
因此,如果只選配單側助聽器,不但沒辦法享有雙耳聆聽的優勢,還可能造成聽覺剝奪的那一耳辨識能力下降。
雙耳干擾
即使雙耳聆聽有其優勢,聽力專家還是觀察到一個特殊的現象:10個人當中約有1人有雙耳干擾情形,也就是用兩隻耳朵聆聽時的口語理解能力比用一隻耳朵聽還差。
雙耳干擾這個現象在老年人口當中比例較高;另外,雙耳干擾同時存在於聽力正常和有聽力損失的人身上。研究人員從幾個面向探討雙耳干擾,發現幾件事:
第一,從口語理解表現來看,有些人用單耳時(不管是左耳或右耳)的辨識得分率比用雙耳還高。
第二,從助聽器選配偏好來看,不少助聽器使用者偏好只戴單邊助聽器,而其中兩項原因可能與雙耳干擾有關,包括:安靜的時候,戴一耳助聽器聽得跟戴兩耳一樣好或更好、有噪音的時候,戴一耳助聽器聽得跟戴兩耳一樣好或更好。
第三,從電生理檢查結果來看,有雙耳干擾的人,在雙耳剌激下的電生理波形和波幅比單耳剌激時還差。造成雙耳干擾的可能原因包括:單耳長期的聽覺剝奪、因老化造成的半腦間訊息傳送功能退化(胼胝體)、聽力損失造成的雙耳整合功能問題等等。
雙耳干擾的輔具選配
雙耳干擾是一個現象,但可能造成的原因、干擾的程度、以及產生干擾的情境因人而異,所以不可能有一個選配設定適用於所有有雙耳干擾情形的聽損者。綜合目前文獻,大致的輔具選配策略是:
針對輕度和中度雙耳干擾者(雙耳表現比『優耳』單側表現差),使用方向性麥克風、遠距麥克風系統、單耳電話連接,壞耳側降低增益量。
針對重度雙耳干擾者(雙耳表現比『劣耳』單側表現差),單側選配輔具為最後一招。
鐘勁老師在演講中多次強調,談論雙耳干擾絕對不是挑戰雙耳選配輔具這個黃金標準,讓雙側聽損者戴上兩隻輔具永遠是聽力師的首要任務。即使是有雙耳干擾問題的人,也應該先嘗試各種助聽輔具的組合(如助聽器搭配遠距麥克風系統),或是助聽輔具的各種聲音處理策略(如方向性麥克風),單側選配只會是最後不得已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