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 聽損學生英語學習:iHear計畫的理論與實踐】
「治療時間有限,練習不夠多」、「學生回家後無法持續練習」、「要追蹤學習進步很花時間」──這些,其實都是治療師和老師的日常挑戰。#AI 不取代專業,它讓專業更有力量!這是專為治療師、老師設計的課程,從理論到實作,一次掌握AI聽覺增能新趨勢!
【緊急通知】《中樞聽覺處理異常》研習:高雄場 10/18 場地變更
《2025中樞聽覺處理異常》研習:高雄場 10/18 場地變更
【超重要警示!人工耳蝸(人工電子耳)植入者,請「勿」使用鼻噴流感疫苗!
人工耳蝸植入者(Cochlear Implant)請絕對不要接種「鼻噴式流感疫苗」FluMist!鼻噴式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基於安全考量,人工耳蝸植入者是其明確的不適用對象。
【聽覺增能工作坊第2站|解鎖聽覺秘密:原來我的大腦這麼厲害!】
聽懂的關鍵,全靠大腦這個超級翻譯官!「聽到」只是起點。課程的核心強調「聽懂」聲音是一個高度動態的雙向交互作用。大腦不只是被動接收,它更透過「由上而下」的認知路徑,主動運用個體的知識、經驗和情境判斷,對聽覺訊息進行預測。
【聽覺增能工作坊第1站|AI跟大腦誰比較厲害?】
當我們都在討論 AI 的類神經網路時,這場工作坊帶我重新認識了最厲害的「處理器」:我們的大腦。原來,大腦不只靠演算法,而是個超強大的學習機器,它能整合聽覺、視覺與記憶,只靠一點線索就能理解整個訊息。
【聽得見卻聽不懂?深入了解中樞聽覺處理異常 (CAPD) 的隱形挑戰,免費專業研習報名中】
這是一個常被忽略的神經系統問題。簡單來說,你的耳朵聽力沒問題,但大腦處理聲音訊息的能力出了狀況。聲音進到腦袋後,變得模糊、難以辨識,就像收訊不良的廣播一樣。
【跨領域專業交流|羅慧夫基金會同仁了解聽力損失,實際體驗輔具使用情境】
前幾天,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來到本會參訪;由於小耳症常伴隨聽力受損,不少家長會關心「孩子的聽力是否受到影響?需要什麼輔具?」也因此,我們經常接到羅慧夫基金會轉介的個案。
【耳朵突然「關機」!突發性耳聾警訊一次看懂,黃金治療期不可拖】
突發性耳聾(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SNHL)是醫療急症,黃金治療期僅 7天,越早就醫越有機會恢復聽力。日常生活中,保持規律作息、降低壓力和噪音暴露,也是守護聽力的關鍵。突發性耳聾雖來得突然,但只要留意警訊、及時就醫,就能大幅提高恢復聽力的機會。
【你知道嗎?狗狗的耳朵其實和我們人類的聽覺系統非常相似!】
人類依靠外耳收音、經由中耳放大,再傳到內耳的耳蝸與聽神經傳送到大腦。狗狗的聽覺機制也是這樣運作的!不同的是,狗狗的聽覺範圍更廣
【注意力不足?學習障礙?其實可能是中樞聽覺處理問題!】
若孩子常表現出 不專心、愛走神、記性差 等行為,或者有拼音或閱讀上的困難,你是不是會優先懷疑孩子有注意力缺損或學習障礙的問題呢?今天跟大家提供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可能原因—中樞聽覺處理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