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評估工具箱

輔具科技發展對聽損者的口語溝通造成不少改變,小自增加溝通的便利性,大至為極重度聽損者帶來口語發展的可能性,且讓我們進入輔具大觀園一探究竟。

除了知識性內容外,我們更希望提供聽覺輔具實用性、功能性的資訊,以及及大家較關注的議題,內容將不定期更新。

為了確保助聽器能長期維持良好功能,除了定期回診接受專業檢查,日常自我檢測同樣不可或缺。這份 《聽覺輔具檢核表》 提供一個完整且實用的檢查流程,從外觀、聲音表現到配戴感受,都能逐一檢視。

初學者可以每天依表格逐項練習,搭配簡單工具(如電池測試器、吹氣球、乾布等),更容易掌握助聽器的使用狀態。隨著熟悉度增加,這些檢查步驟會逐漸內化,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透過持續檢核,不僅能及早發現異常、避免影響溝通,更能確保助聽器發揮最佳效果,讓聆聽品質與交流體驗始終保持穩定。

你知道什麼是「能聽範圍」和「最佳聆聽距離」嗎?
由於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對 高頻、中頻、低頻 的放大效果不同,我們使用符合華語發音規則的 「婦聯五音」 來檢測,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掌握孩子的聆聽狀況。

能聽範圍:孩子能察覺「婦聯五音」的 最遠距離

最佳聆聽距離:孩子能清楚察覺 所有「婦聯五音」 的距離

《語音距離察覺圖》 提供一個簡單又實用的方式,幫助家長與老師快速了解孩子在配戴輔具後的實際聽力表現。

📺 想更深入了解,歡迎觀看我們的 YouTube 教學影片。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叫一條魚去爬樹,它一定會覺得自己很笨;但如果讓它回到水裡,就能自在地游泳,展現天生的本領。孩子的學習也是這樣—不是每個人都要在同一條路上競爭,而是要找到最適合他們的舞台。

有的孩子聽到音樂就能隨著旋律起舞;
有的孩子對數字特別敏感,解題像玩遊戲一樣;
也有孩子善於觀察人心,總能帶給朋友溫暖和支持。

這就是「多元智慧」的精神:每個孩子都擁有不同的「智慧光譜」,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亮點。

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把「魚送回水裡」、「鳥放上天空」,在他們最擅長的地方,自信發光。

有些孩子聽力檢查是「正常」的,卻常常:

  • 總是說「再說一次」
  • 在吵雜環境中聽不清楚
  • 記不住口頭指令
  • 誤解別人的語氣,以為被罵
  • 在學注音或閱讀時遇到困難

這些狀況可能和 中樞聽覺處理異常(CAPD 有關。
簡單來說,耳朵能聽見聲音,但「大腦」在處理與理解時出了問題,好像信件寄到家門口卻沒送到收件人手中。

為了讓家長與老師更快了解孩子是否有這樣的困難,婦聯聽健團隊特別設計了 CAPD 篩檢工具
只要透過日常生活問題的觀察,就能初步掌握孩子的聆聽狀況,協助及早發現、及早介入。

☎️ 如果您的孩子在篩檢中出現較多困難,建議進一步接受專業的聽覺評估。我們的團隊將協助孩子找到最合適的聆聽支持,打破「聽不懂」的困境。

SSQ(Speech, 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 是國際上廣泛使用的聽覺功能評估工具,透過自我問卷的方式,從三個面向了解使用者的實際聆聽狀況:
  • 語音理解(Speech:在各種情境下理解語音的能力。
  • 空間聽覺(Spatial:分辨聲音方向、距離與移動的能力。
  • 聽覺品質(Qualities of Hearing:聲音清晰度、自然度與聆聽努力程度。

婦聯聽健所栽培的聽力師,已將 SSQ 進行繁體中文化,並完成嚴謹的信效度驗證研究。目前提供:

  • SSQ49-TW(完整版49 題):適合深入研究與臨床追蹤。
  • SSQ12-TW(短版12 題):方便日常快速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

  • SSQ-TW 與 SSQ12-TW 可用於 聽力損失者篩檢,亦能作為 聽覺能力評估、輔具效益檢測、及聽覺復健計劃 的參考工具。
  • 聽力篩檢切截點可作為臨床篩檢的參考依據
    o SSQ49-TW:7.9分
    o SSQ12-TW:7.8分
  • 目前尚未建立「評估或效益的標準分數」,建議以前後測差異做為進步與改變的參考。

若您在研究上有合作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一起推動聽覺健康的臨床與學術發展。

向上滑動 Top